读书笔记系列希望能够把最近读的一些书的内容和感悟进行记录,希望读书不仅仅是读书,能够做到转化为自己的理解。

概要

企业在遭遇某种形式的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时,为什么无法继续保持它们的行业领先地位。

但是即便那些管理良好、锐意提高竞争力、认真听取客户意见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,缺仍然丧失了市场的主导地位。

为什么?

行业分析

第一章尝试从3个行业的经典案例来分析

破坏性技术 和 延续性技术

延续性技术:

产品性能改善。

根据主要市场的主流客户一直以来所看重的性能层面,来提高成熟产品的性能

破坏性技术

有时会在短期内导致产品性能降低

给市场带来与以往不同的价值主张。

硬盘行业

延续性技术变革

graph LR
铁氧化磁头-->薄膜磁头
薄膜磁头-->磁阻磁头

磁头变更

在这些技术变更中,成熟企业(IBM、希捷公司、昆腾公司)更能推动和引领技术革新。

不管技术创新的性质是渐进式还是突破式,其成本高昂或是低廉,发生在软件还是硬件、组件还是结构上,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或破坏某一方面的性能,这一模式是一致的。在面临延续性技术变更时,前一项技术的领先企业通常会继续引领硬盘行业的这一心发展趋势,并且通常会首先采用新技术。

破坏性技术创新

最重要的破坏性技术是缩小了硬盘的结构性创新

graph LR
14英寸-->8英寸
8英寸-->5.25英寸
5.25英寸-->3.5英寸
3.5英寸-->2.5英寸
2.5英寸-->1.8英寸

硬盘体积变革

一般来说,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负责的技术变更,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成品元件组装在一起,但相比之前的产品,产品结构通常会变得更加简单

从14英寸 到 8英寸的变更中,为什么领先的硬盘制造商不能及时推出8英寸的硬盘?(几乎延后了2年)

领先的硬盘制造商受制于它们的客户–大型计算机制造商。当时大型机制造商并不需要8英寸的硬盘,它们明确表示,它们需要的是单位容量存储成本更低且容量更大的硬盘。

14英寸硬盘制造商听取了这些大客户的意见,并对这些意见做出了回应。

在争夺资源的博弈中,以现有的客户的明确需求为目标,或者以竞争对于目前还无法满足的现有客户的需求为目标的项目,总是能压倒为尚不存在的市场开发产品的提案。

读后感

想起在当年移动推出的飞信,当时还没有微信。飞信凭借着发短信不用钱,在当时的手机用户中占有了很高的席位。然而后来却慢慢没落。有些人说是因为飞信的更新慢,交互不友好,更不上时代的潮流,我觉得这些都是次要原因,或者说是由于受制于移动的价值网络。本质上是飞信的业务和移动的业务本身有冲突(影响到移动的短信营收),另外移动对飞信业务将来的盈利和客户需要是一个不明确的状态,最终导致公司的资源不会投向飞信业务,导致飞信的没落。